curation work
[松果体の刺身-
日中若手アーティスト映像交流展]


松果体刺身 - 中日青年艺术家影像交流展

3/29-9/29 (3/29 Opening Event)
@武漢合美術館


Artist:
斎藤玲児 Reiji Saito 
敷根功士朗 Koshiro Shikine 
クミちゃん Kumi-chan 
二藤建人 Kento Nito x 馬嘉豪 Ma Jiahao
伊阪柊 Shu lsaka x 中村壮志 Soshi Nakamura 
舒达 Shu Da 
米澤柊 Shu Yonezawa 
罗丝佳 Luo Sijia

Date: 2024.3.29-2024.9.29
Venue: 合美术馆多功能报告厅
Producer: 黄立平
Ordinator:鲁虹
Curator:李静文 、钞金鑫 
Graphic design:王玮琪
Visual design :张俪文
Install:钞金鑫
Support:合美术馆展览委员会(鲁虹、姚华、甘行松、洪镁、艾小铮、王玮琪、孙江舒、钞金鑫、胡露)





展览序言|“松果体刺身——中日青年艺术家影像交流展 ” by 鲁虹

策展人谈“松果体刺身——中日青年艺术家影像交流展 ” by 李静文 ︎︎︎︎︎︎

松果体刺身|我们为什么要去看影像展


︎︎︎︎︎︎
《松果体刺身》是一场充满了对生活的细密解读和探索的中日青年影像艺术家展映。在这个展映中,观众将有机会深入了解来自两个国家的年轻艺术家们如何通过影像艺术将日常抽离平常,在艺术家的个人经验和观察中读取对人的生活和社会关系的深刻注释。

斋藤玲儿,敷根功士朗,Kumi-chan将镜头聚焦于真实的生活。

斋藤玲儿看似用老式家庭手持摄像机将我们带回00年代初的记忆碎片,实则是被放大的当下。在他的视角里的日常摄像和日记式的记录片段里没有时间标记的特殊意义,所有日常被还原为无特殊历史性的日常,仅属于你我的日常。

敷根功士朗则以顶着金钱的味道,高级感,精英等关键词的六本木地区为灵感,在影像中探索萦绕在这商业帝国之下的最真实的欲望的反复。作品正是在佛经式的喃喃之间将被隐藏的欲望放大,在日与夜的交替之间戳破一个泡沫,呈现了城市生活中的对比和冲突。

Kumi-chan的纪录片《爷爷俱乐部MAKE TRUE》展示了一种独特的社区精神,艺术家借举办爷爷俱乐部的机会与每个爷爷对话,并以采访影像的形式记录了对爷爷们的观察。描绘了人际关系的温暖与信任,不仅为观众提供了对老年人的关怀,也借此机会探讨人们看待社会希望的视角。

二藤建人x 马嘉豪、中村壮志、伊阪柊、MANTLE则从更广阔的视角建立起新的对话元件,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之中各种层面的关系。

二藤建人x马嘉豪合作的作品HOLMGANG通过自身幻化的实体雕塑和两人互动的表演艺术, 探讨了男性气概与竞争的主题,通过身体的较量,反思了现代社会中以男性为主的价值观以及在这个价值观展现下男性所代表的不同社会之间的纽带。

中村壮志的作品则邀请了不同身份的音乐人,通过模糊的身份特征和固定规则的即兴演奏, 探讨了不同身份关系的变化,以及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紧张与信任,提出了关于社会结构构建的深刻隐喻。

MANTLE的作品是伊阪柊和中村壮志这个双人组以一个第三人称视角探索由人为主体的都市构造,在人、植物、建筑物的不断变化中以一种游戏般的手法重新定义了我们对人类社会成长的认识,为人类与自然和都市的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想象。

伊阪柊的作品则是一贯地以科学想象为基础,通过结合学术研究的方法论与叙事构造,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田野调查训练空间,并在此空间内内置了一个假定的人形“脑顶球”作为主人公, 看似摸不着头脑的不规则运动实则表现了人类在研究中必定会经历的弯路和曲折,并通过重新认识自身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等来拓展研究的广度,为人类认知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舒达、米泽柊和罗丝佳的作品围绕着数字技术与人类情感的关系,以及艺术如何在变化不定的世界中找到表达和沟通的新途径。

舒达通过两个佛教故事探索“无常”和“ 纯粹之美”的概念。定格动画中的粘土在他的表述下成为了真实之物的代表,在虚拟和现实揉杂的故事之中结合人们熟悉的佛教文化与现代媒介,在两个短片中提出了关于环境变化、身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生活与精神之界限的探索。 米泽柊的作品在生日快乐这个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下探索了数字动画中的身体性和情感的形态。将语言作为身体和感受的联结,在虚拟角色的细腻阐述下,观众得以与其真实的内心坦诚相见。在动画生物与现实空间的交互之间,体会到生活的温柔。

罗丝佳的作品是以身份探索为主题的动画和以时间为媒介探讨自身存在的写真定格影片,从复杂的生活中抽出旋律,在作品的层层递进中为观众展现了事物的不同却实则统一的现象。

《松果体刺身》通过这些多元的影像作品,向观众展示了一个由日常生活出发,深入社会结构、人际关系、自然环境与技术互动等多维度议题的艺术探索。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个人经验和思考的反映,也是作为青年对更广泛社会议题的响应。他们通过艺术介入日常,又以日常激发灵感,在各自无意识的灵性方法论刺激之下寻求创造性观察视角和独属于他们这个时代的新鲜表达。


2024/3

写于东京